病毒疣,台語俗稱”魚鱗贅”,是由人類乳突病毒經由傷口進入皮膚內造成感染。表面常有角化現象,有時也可以看到許多乳突狀的突起,因此很多病患都會被嚇到。 我為什麼會得到病毒疣??是我免疫系統差嗎?? 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(HPV)接觸皮膚黏膜傳染造成,免疫力正常的人也可能被傳染。如果有傷口時會更容易遭到感染。手腳是好發的部位。 以傳染機制來說,大致可以分成兩種情形: 1. 大部分的情形是皮膚直接接觸到其他病患的病毒疣,例如長時間肌膚接觸、性行為接觸、兒童玩耍等。病患本身也可能透過搔抓自己的病灶而傳染到身上其他的肌膚。 2. 少部分是透過媒介物間接傳染,例如公用毛巾、把手、共用拖鞋等。 病毒疣和雞眼要如何分別呢?? 腳底的病毒疣往往和雞眼難以分別,有幾招可以辨別: 1. 雞眼通常位於時常磨擦的位置,好發於腳底。看起來有點透明中心有凸起黃白色硬顆粒,表面摸起來較平滑,皮膚紋路不會中斷。 2. 病毒疣的位置就不限於磨擦部位,表面可看到黑點,皮膚紋路中斷。 當然還是要由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判斷最為精確,如果病灶很小很不明顯,皮膚科醫師還能利用皮膚病的”照妖鏡”-皮膚鏡來判斷。 病毒疣只會長在腳底嗎??菜花也是病毒疣嗎?? 病毒疣主要可以分為尋常疣、扁平疣、足底疣及尖圭濕疣 1. 尋常疣 (Verruca vulgaris):可發生於皮膚的任何部位,主要以角質增生為表現,仔細看可發現表面有黑點,是微血管所組成。 2. 扁平疣 (Verruca plana):好發於臉部,由於表面光滑,相當不易診斷。 3. 足底疣 (Verruca plantaris):往往會被誤認為足底的雞眼,因為它具有往內生長的特性,導致治療相當不易。 4. 尖性濕疣 (Condyloma acuminatum):俗稱的”菜花”,好發在生殖器、會陰部和肛門周圍,主要藉性行為傳播。 病毒疣需要治療嗎??要如何治療呢?? 由於病毒疣具有傳染性,為了避免病灶越來越多或是傳給其他人,積極治療是必要的。治療的目標就是徹底破壞被感染的組織,有許多方法可以選擇: 1. 冷凍治療 :利用液態氮(−195.79 °C)的低溫將病灶急速冷凍,進而造成破壞。可以利用棉棒或者噴槍的方式進行。每次療程大約間隔1~2週,通常需要數次治療。如果病灶較久較深,就會需要比較多次的治療。由於治療後沒有傷口,比較容易照顧,因此通常是病毒疣治療的首選。 2. 電燒/雷射:原理相仿,都是透過高能量將組織破壞。過程相當疼痛需要局部注射麻醉藥,術後也需要照顧傷口,因此通常在第一線冷凍治療效果不彰時才使用。 3. 手術切除:通常不需要,除非診斷懷疑有其他惡性變化疑慮,才會手術切除並且將病灶送去化驗。 4. 外用藥膏: 病毒疣治療中要注意什麼?? 開始接受治療後,最重要的是千萬不可再去搔抓或碰觸病灶,以免傳染至其他部位的皮膚,造成病情擴散。 接受冷凍治療後,只要沒有傷口都可以碰水,幾天後病灶結痂讓其自然脫落,千萬不要騷抓,以免留下疤痕。當治療深度較深或是較敏感的皮膚,冷凍治療後可能會出現水泡或血泡,請勿自行弄破,應等待其自然乾縮,或可以立刻回診,請皮膚專科醫師做傷口的處理。只要病灶照顧好並且注意防曬,冷凍治療鮮少會留下疤痕。 電燒、雷射或手術的傷口請依醫師指示護理,盡量保持乾燥乾淨,並依醫囑回診檢視傷口或拆線。 使用外用藥膏時,如果出現不適感請先停用幾天再使用,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則立即停用藥膏並盡速回診。 病毒疣治療後會復發嗎??要如何知道是否已經治癒了?? 如果沒有完整治療,病毒疣非常容易復發。治療的目標是完全看不到病灶,因此可以用皮膚鏡檢查是否還有微小病灶,以免有漏網之魚。不過有時還是會有連皮膚鏡都看不到的顯微病灶,因此建議完成治療後再繼續追蹤1~2個月來避免病毒復發。